姓氏诡〔 詭 〕
拼音guǐ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无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无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无 |
1995年 | 无 | 1987年 | 无 | 1982年 | 无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诡姓诡姓起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东周大夫夷诡诸,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左传》记载,春秋时期的周釐王四年(晋武公三十八年,公元前678年),晋武公姬称以曲沃伯取代晋文侯的子孙,“以一军为晋侯”后,乘周大夫子国之乱,出兵征伐东周王室大夫夷诡诸的采地夷邑(今安徽亳州城父),还俘虏了周大夫夷诡诸。经东周王朝另一位与姬称关系很好的大夫蔿国说情,晋武公就放了夷诡诸。《左传·庄十六年》中记载:“晋武公伐夷,执夷诡诸。注:诡诸,周大夫。夷,采地名。”但夷诡诸自认为是东周上大夫,地位崇高,因此并未报答蔿国。于是蔿国恼怒起来,就又对晋武公说:“与我伐夷而取其地!”于是晋武公再次出兵征伐夷邑,杀了夷诡诸而取其采邑,从此该地成为晋邑。当时居于夷邑的周公忌父姬宰孔只得逃亡到虢国(今河南三门峡)。到了周襄王姬郑时期(晋献公姬诡诸二十六年,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晋国内乱,晋献公之子姬奚齐、姬卓子相继被大臣里克、邳郑所弑。于是周襄王就派周公忌父、王子党与齐国的隰朋相会,立晋献公二子姬夷吾为晋君,即晋惠公。晋惠公感激周王室的册立之恩,遂将夷邑归还给东周王朝,周襄王就以周公忌父为夷邑的新君主。
失邑后的夷诡诸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名字“诡诸”为姓氏者,称复姓诡诸氏,后又省文简为单姓诡氏、诸氏;亦有以失邑名称为姓氏,称夷氏。姬姓诡氏大多尊奉夷诡诸为得姓始祖,其姓氏正确读音作guǐ(ㄍㄨㄟˇ)。
诡姓诡姓起源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君主姬诡诸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姬诡诸,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晋国君主晋献公,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76~前651年,春秋时期晋武公之子,在位二十六年间曾灭虞、虢等诸小国,扩充了晋国疆域。晋献公又五个儿子:姬重耳、姬夷吾、姬申生、姬奚齐、姬卓子,其嫡长子公子重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人物,即后来虽然比侄儿晋怀公还要晚作国君,却是春秋霸主的晋文公。晋文公即位后,其弟弟晋惠公姬夷吾之子、晋怀公姬圉的后裔,就以祖父晋献公的名字“诡诸”为姓氏,称复姓诡诸氏,后又分衍为诡氏、诸氏。
该支诡氏仅尊奉晋献公姬诡诸为得姓始祖,且不与周王室大夫姬诡诸(夷诡诸)后代之诡氏合谱,其姓氏正确读音亦作guǐ(ㄍㄨㄟˇ)。
诡姓诡姓起源三
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桓公之子姜无诡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史籍《史记·齐世家》中记载:“无诡,桓公长子。卫姬生无诡。”春秋首任霸主齐桓公姜小白在晚年昏聩,不听管仲之谏,坚持将自己喜爱的宠臣竖刁、易牙、开方留在身边。后在他病重之时,宠臣竖刁、易牙、开方却在周襄王姬郑九年(齐桓公四十三年,宋襄公九年,公元前643年)夏季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他们围困并饿死了齐桓公,之后拥立卫姬所生的公子无诡为新君。公子姜无诡的后裔子孙在内乱事件中大多纷逃鲁、燕、晋、楚等国,有族人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无诡氏,后分衍为单姓诡氏、无氏、吴氏等,皆世代相传至今。
姜姓诡氏皆尊奉公子无诡为得姓始祖,且不与姬姓诡氏合谱,其正确的姓氏读音作kuī(ㄎㄨㄟ)。
诡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千位,在台湾省则没有,如今人口非常稀少,以城父为郡望。
城父县:春秋时期陈国夷邑。汉朝时期置城父县。南朝宋国改置浚仪县。隋朝时期复为城父。五代时期南梁国为避朱全忠父讳,改名为焦夷,后又改焦夷为夷父。后唐初期恢复城父县名。明朝初期废黜。城父县故城在今安徽省亳州市东南,今名城父村。
城父堂:以望立堂,亦称焦夷堂、夷父堂。
一、诡(詭)
罕见姓氏。《姓氏词典》引《康熙字典》收载;《中国姓氏大全》亦载,其注云:“历史上的罕见姓。《左传》记载有诡诸,为此姓之始。”可资参考。
二、诡(詭)
诡姓起源:或为诡诸氏所改。
郡望:河南。
诡姓古代名人
姬诡诸春秋(公元前?~前651年待考),晋国人。著名晋国君主,晋献公,在位时间从公元前676年~651前?年为期二十六年,终年岁数待考,诡氏、诡诸氏得姓始祖之一。
夷诡诸东周(公元前?~前678年待考),夷邑人(今安徽亳州城父)。著名大夫,夷邑君主,诡氏、诡诸氏得姓始祖之一。据史籍《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武公姬称以曲沃伯取代晋文侯的子孙,“以一军为晋侯”后,就挥军进攻东周大夫夷诡诸的采地夷邑,还俘虏了周大夫夷诡诸 经东周王朝另一位与姬称关系很好的大夫蔿国说情,晋武公就释放了夷诡诸。但夷诡诸回邑后,自认为是东周上大夫,地位崇高,因此自傲托大,并未报答蔿国。于是蔿国恼怒起来,就又对晋武公说:“与我伐夷而取其地!”周釐王四年(晋武公三十八年,公元前678年),晋武公乘周大夫子国之乱,出兵征伐夷诡诸的采邑夷邑,杀了夷诡诸而取其采邑,从此该地成为晋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