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驴〔 驢 〕
拼音lǘ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第 3532 位。
位于渌姓 之后,屡姓 之前。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3532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无 |
1995年 | 无 | 1987年 | 无 | 1982年 | 无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驴姓主要源自:嬴姓。
驴姓驴姓起源一
源于嬴姓,出自战国时期秦国军伍专职特务鼳鼠,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鼳,原来是古书上所描述的一种神兽,其性残忍,形状似鼠,但四足却似马蹄。按史书记载,鼳身形巨大,重逾千余斤,奔跑疾速,极其善长从猎物的背后发动攻击。而鼳鼠,却比鼳的体形小了不知多少倍,就是人们常说的松鼠。鼳鼠体形小巧、灵活,善攀树,树穴居之,古代的秦国人谓之为“小驴”。在后世中,人们常常将很有学识、才华却不被当朝所用之人,称为“鼳鼠者”。远在战国~先秦时期,秦国军队中就有一种专职于消息、厮探、间谍类工作的兵者,由于他们大多武艺高强、赤胆忠心、机敏灵活、极擅攀缘,因此被秦国人敬称为“小驴”。
在秦国专职间谍、特务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号为姓氏者,称小驴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驴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驴氏正宗。
驴姓驴姓起源二
源于鞑靼族,出自元末明初大臣丑驴·答剌罕,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鞑靼,古突厥语为Tatar,英文为Tartar,蒙语为tatar,皆指鞑靼民族,是古突厥民族的一个分支。鞑靼民族本是世居蒙古高原呼伦贝尔地区的蒙古语族部落之一,最早的记载见于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的突厥文《阙特勤碑》,当时称“三十姓鞑靼”(Otuz-Tatar),系概称突厥东面、契丹之北的蒙古语族诸部,当因其中分布在伏尔加河中游克里米亚地区的Tatar部最强的原因,故有此名,大抵相当于汉籍中记载的“室韦”。在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的突厥文《伽可汗碑》中,还记载有“九姓鞑靼”(Toquz-Tatar),曾与“九姓乌古斯”(Toquz-Oghuz)联合起来反抗突厥部。公元八世纪中叶,九姓鞑靼又与八姓乌古斯联合起来反抗回鹘部,其时的活动地域已扩展到色楞格河下游及其东南部一带。此后,鞑靼族人逐渐向蒙古高原中部、南部渗透。
唐文宗李昂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回鹘汗国灭亡和回鹘余民的西迁,为鞑靼民族提供了更大规模地进入大漠南、北的机会,“达怛”之名开始出现在(公元842年)的汉文记载中,其后有达怛、达靼、塔坦、鞑靼、达打、达达等诸多译称。唐朝末期,漠南鞑靼数万之众被李克用父子招募为军,进入中原,参与了镇压各地农民起义的战争和权力角逐。同时,九姓鞑靼则据有原回鹘汗国腹心地区鄂尔浑河流域。随着鞑靼族人取代突厥语族部落成为蒙古高原的主体居民,“鞑靼”一名也渐演变为对蒙古高原各部,亦包括非蒙古语族部落游牧民族的泛称,后多指栖息于俄罗斯国境内、使用突厥语的各游牧民族。丑驴,公元?~1425年待考,鞑靼族人,答剌罕氏。丑驴是元朝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执政时期(公元1324~1328年在位)的太尉、丑驴·答剌罕(公元?~1328年待考)的后裔,其名突厥语作“Neuru Tarla-khan”,汉语简译音为niǔ lú(ㄋㄧㄡˇㄌㄨˊ),不可读作chǒu lǘ(ㄔㄡˇㄌㄩˊ)。丑驴曾为元朝末期著名的工部尚书,精通蒙古语、汉语、突厥语、阿拉伯语、以及维吾尔语等。后于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归附大明王朝,当时明太祖朱元璋见到他后十分高兴,命其出任司通,专职译书,并赐其汉姓名为“李贤”,由于他儒学造诣颇高,后又特授燕府纪善(亲王属官名称,掌讲授之职),专侍燕王朱棣。丑驴一生对朱棣皆十分恭谨。朱棣“靖难”起兵之后,丑驴协助出谋划策、安定前后诸方,大有劳绩,累迁至都指挥同知。朱棣夺位为明成祖之后,凡是塞外诸邦的表奏及朝廷所降诏敕,皆命丑驴翻译。丑驴对明成祖亦屡陈所见,明成祖皆尽采纳之。后来朱高炽于明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即位为明仁宗,念其旧劳,再晋升丑驴为后军都督佥事,又进右都督,赐赉甚渥。丑驴患病之后,明仁宗还亲自召见,悯其病,赐封忠勤伯,食禄加至一千一百石。不久病逝。丑驴的兄长也叫丑驴,为元朝末期的安陆府知府,在红巾军首领徐寿辉属下大将鲁法兴率起义军于元顺帝孛儿只斤·妥镤贴睦尔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农历1月攻陷安陆府时战死。
在丑驴·答剌罕的后裔子孙中,绝大多数人皆以明太祖所赐之汉姓“李”为姓氏,但亦有庶支子孙以先祖原名的谐音汉字取氏者,分称驴氏、丑氏、答氏、罕氏等,以凝记先祖,世代相传至今。
驴氏是一个多民族的古老姓氏,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千位,在台湾省“内政部”民政总署在2005年(民国九十四年)2月28日对台闽地区姓氏进行人口普查时则没有登记,多以北平、云中、荣山为郡望。
今山东省的青岛市荣成市,黑龙江省的佳木斯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伊宁市、塔城地区、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准噶尔盆地奇台市、阿克苏市,台湾省的台中市,新加坡等地,均有驴氏族人分布。
北平郡:战国时期燕国始置。秦国灭燕国后沿用,辖地在河北东北部和辽宁西部,治所在蓟县,现在北京当时属广阳郡,与右北平之间隔着渔阳郡。西汉时期北平属广阳国,东汉复为广阳郡,均与右北平隔着渔阳郡。《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广居右北平”。三国时期北平属燕国,右北平北部为东鲜卑(后为宇文部)所侵,其地日狭,渔阳不变。西晋时期,燕国并渔阳郡。右北平郡改称北平郡,辖地不变。东晋十六国时三郡辖地多有变化,燕国时称燕国时称燕郡,渔阳时设时撤,北平较稳定。晋、魏时期,北平郡迁新昌(今河北卢龙)属平州(州治在辽西郡),今地当时为燕郡,为幽州州治所在。渔阳属幽州。隋朝时期,撤辽西郡,北平郡治不变。渔阳郡治还至现蓟县。今地属涿郡,辖地广大,自天津向西北延伸出长城与突厥相接,郡治时称蓟县。唐朝时期北平郡改为平州,唐开元二~天宝二年(公元714~743年)为安东都护府,渔阳分为蓟州和檀州,北平为幽州治所,辖大约今天京、津两市,置范阳节度使,至此“北平”第一次消失。梁国时,北京称幽州,置卢龙节度使。后唐依旧。晋朝时期割与契丹。辽国时期,实行五京制,有上京、东京、西京、南京、中京,其地为南京析津府,属平州。金国时期,亦实行五京制,有上京、东京、西京、南京、北京,其中“北京”在今内蒙古赤峰南、宁城西,称北京大定府。今北京为中都大兴府。“北京”第一次出现。北平未出现,原地为平州。元朝时期,今北京为大都路,辖大约京津两市。北平未出现,原地为永平路。北京未出现。明朝初期,北京称北平,北平至此重新出现。明成祖迁都前改北平为北京,实行两京制,迁都后亦称京师。“北京”出现,“北平”再度消失。清朝入关,袭用明朝称法。清帝逊位,袁世凯窃权,拒绝南下,国民政府被迫迁往北京,北京名称不变,北平未出现。北洋政府倒台后,国民政府驻南京,北京改称北平。1949年己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复改北平为北京,定都于此。“北平”之称至此消失。
云中郡:今称托克托县。“托克托”系蒙古族人名,意为“保住、传宗接代”。云中郡在战国时期为赵国之地,《史记·赵世家》重记载:“复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秦朝时期置云中郡,统阴山以南,今自山西之怀仁、左云、右玉以北、绥远绥远首各县、蒙古鄂尔多斯左乙、喀尔喀右翼、四子部落各旗,皆其地。汉朝时期分云中郡之东北部置定襄郡,西南部仍为云中郡,治云中县,即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亦即赵故城也,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废黜了云中郡。唐朝事情置云州,后又改回称云中郡,旋复为云州。宋朝时期为云中府,辽国时期改为大同府,即今山西大同县治。《清一统志》重记载的古云中,在阴山之南、黄河自西来折南流之处,即今归化城以西托克托城地,汉时云中郡治云中县,定襄郡治成乐县,两地东西相距止八十里,初不相混也,后汉始以成乐定襄等县属云中,及后魏初都盛乐,号云中,于是定襄有云中之名,至隋以云中置定襄郡大利县,而云中有定襄之名,然相去不远,犹近故地,自唐以马邑郡云内之恒安镇置云州云中郡及云中县,又于忻州置定襄郡定襄县,于是云中定襄之名,移于古雁门太原二郡,去故地始远,今谓大同为云中,又太原府有定襄县,皆唐朝以后所名云中郡。民国元年(丁丑,公元1912年)设县。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位于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麓、黄河上中游分界处北岸的土默川平原上。至2000年,托克托县辖三个镇、八个乡。
归化城:即今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旧城,是一座有四百三十余年历史的塞外名城。它北枕巍峨起伏的阴山山脉大青山,可通北部丰美的草原;南临波涛滚滚的黄河水,与鄂尔多斯高原隔河相望;东连连绵起伏的蛮汗山;西连河套,为西进甘宁之门户。它坐落于黄河、大黑河冲积而成的平原上。这里土地肥沃,地形平坦,灌溉便利,地理上称为前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史称敕勒川丰州滩。明隆庆六年(壬申,公元1572年),驻牧于土默川的蒙古族首领阿拉坦汗和妻子三娘子召集各族能工巧匠,模仿元大都,在大青山之阴,黄河之滨,破土建设具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银殿的雄伟美丽的城池。史书记载说,库库和屯城进人施工阶段后,三娘于是主要的主持者。明万历三年(乙亥,公元1575年)城池建成,明朝政府赐名为归化城。在修建归化城时,阿拉坦汗已经进入老年,并且疾病缠身。因此,三娘子积极辅佐丈夫处理各种事务。明万历九年(辛巳,公元1581年),坷勒坦汗和三娘子再次扩建归化城,又修筑了一座规模宏伟的外城。据方志文献《玉泉区志》的记载,明天启七年(丁卯,公元1627年),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克归化城,夺银佛寺”。明崇祯五年(壬申,公元1632年),后金大汗爱新觉罗·皇太极战败了林丹汗,一直追击到归化城后纵火烧城,唯独对银佛寺倍加保护。后来的归化城是满清王朝在归化城的废墟上又重新建立起来的,但是人们为了纪念三娘子,仍然将归化城称为“三娘子城”。归化城坐落在在层峦叠嶂的青山辉映下,显露着一派苍郁生机。当时的归化城是由青砖砌成的,远望一片青色,当地蒙古族人民给她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库库和屯”,后汉译为“呼和浩特”,汉义“青色的城”,简称“青城”,因召庙云集,又称“召城”。归化城也就是今呼和浩特旧城区的雏型。
荣山卫:即山东省的沿海城市荣成市。早在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荣成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古称“朝舞之地”。在《孟子·正义》中,对其解释为“朝日乐舞之地”,意思是说荣成风光优美,人烟阜盛,连朝阳都不愿意离去,并为之且蹈且舞。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汉武帝都先后多次到荣成观海祀日,以歌功颂德,留下了许多古迹和传说。明朝洪武五年(壬子,公元1372年),魏国公徐辉祖在荣成设卫戍边,建立海军,准备对高丽开战,因而取名为成山卫。清朝雍正十三年(乙卯,公元1735年),河东总督王士俊清理封疆,改成山卫为荣成县,以后一直如此称呼。1998年改称荣成市。
北平堂:以望立堂。
云中堂:以望立堂。
归化堂:以望立堂,亦称青城堂、召城堂、三娘子堂。
荣山堂:以望立堂。
一、驴(驢)
现行罕见姓氏。今广西之灌阳有分布。《新编千家姓》收载;《姓氏考略》亦载,其注引《池北偶谈》云:“河北有此姓。”“一云系元人狗驴、买驴之后。”明代有驴吾。
二、驴(驢)
驴姓分布:清时河北有此姓,见《池北偶谈》。
驴姓起源:元人狗驴、买驴之后有驴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