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站内导航
南遮姓 南遮氏 南遮姓起源 南遮姓名字 南遮姓名人 南遮姓分布 南遮姓郡望堂号 南遮姓起名
南遮姓

姓氏南遮
拼音nán zhē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

南遮姓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手机查看南遮姓起源,微信扫一扫页面右侧二维码。关注后发送 南遮姓 即可

南遮姓 起源

南遮姓主要源自:嬴姓

源于嬴姓,出自西周朝时期王宫侍卫统领遮卫,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遮卫,即宫廷护卫。南遮,又称南遮卫,为西周时期君王所置宫廷最高级护卫军队,但其主要职责并不是护卫君王的安全,而是守护其君位的运祚的。自古以来,封建君主要与所有的神祉一样,以南为尊,因此要坐北朝南,面南称君。以南为尊,是中国古代人类原始的辨证思维所致。从原始道家观念上观察,所有事物、生命处于萌芽状态的时候,就好像清晨的太阳,开始逐渐从东方升起;事物不断发展,到达其顶端,如同正午的太阳挂在南方;太阳升到最高以后就要开始慢慢下落了,也就是所有事物、生命的开始衰落,到了黄昏的时候,太阳已经没有威力了;最后太阳消失在西方,预示者事物、生命的终结。因此古人得出南方是最好的原始观点。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是由阴转阳的位置,因此本身则是至阴的;西方是太阳落下的地方,是由阳转阴的位置,所以本身是至阳的。于是,东方要尊于西方,东西成阴阳,二者对立统一成万物之始。而北方,没有太阳、月亮,而且还是寒冷的北风所来之方位,因此,北方被认为是最卑微的。这样,自然地理方位从尊至卑的顺序就是:南→东→西→北。对于坐北朝南的帝王君主来说,次尊的东即在其左手,而面对君王,首政文臣在右方,首兵武将在左方,遵从了“右尊左卑”,“仁治天下”的原则。方位中的“北尊南卑”,指的是最尊贵的人要坐在北面,正面朝南,而不是北面是尊贵的方位。

因此,在典籍《周易》中强调了“坐北朝南”,并非风水理论,也与自然环境无关。在《周易·说卦》中,有“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的明确说法,就是说君主应该坐在正北,面向南方以观察治理天下。这个理论,《周易》是根据道学八卦的卦象所确定的。“明”,是南方卦象的表现。在《周易》中指出:“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薭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坐北朝南”,是为了表现帝王尊严和等级秩序:东西相比,东为上;南北相比,北为上。“南面称孤”成为历代君王的表征。遮卫,就是守护周王朝宫廷的南方、保卫帝王的尊严和国家等级秩序的侍卫军队,统领为遮卫史。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以后,将各级司、寺、监、府等官署机构全部设在皇宫的南面,以显君王“面南以御”。遮卫称南遮卫,统领长官南宫卫士令的官秩为两千石,主要职责是护卫各级官署机构的安全。

在南遮卫将士们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南遮氏,后多省文简化为单姓南氏遮氏,世代相传至今。

南遮姓 分布

南遮氏复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复姓,今已不再,皆省文简改为单姓南氏、遮氏,归入各氏大家族,但其皆以咸阳、太原为郡望。

南遮姓 郡望

咸阳郡:咸阳是享誉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周郝王十年(丙辰,公元前305年),秦孝公嬴渠梁(公元前381~前338年)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在泾渭之交营建宫城,并迁都于此。因“地处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中经秦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五代,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直至西汉初年,这里作为战国秦和秦王朝的都城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将咸阳解读为中国第一帝国都是当之无愧的。嗣后,历经西汉、新、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到隋、唐,咸阳因毗邻京城长安,而被当作京畿之地和茔藏之野。宋明以下,咸阳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作为沟通中原和西部边疆的交通孔道,其军事战略地位仍然相当显著。如今,在西安-咸阳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框架下,一个具有重要经济战略地位的大都会城市带正在崛起,咸阳作为西安的后花园,它的建设和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咸阳境内的政区建置,始于夏代。商王朝时期,发展到邰、豳、程、犬等方国。周朝,以丰、镐为中心,周围分布有戈、秦等国。周显王十五年(辛未,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在秦国全面建立了郡县政区体制。秦统一后,设内史管理都城咸阳,奄有整个关中地区。秦朝末期,被项羽分为雍、翟、塞三国,号“三秦”。市区以西属雍,以东属塞。西汉时期在关中设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郡,号“三辅”。市境属扶风、冯翊两郡,今长武一带属上郡。东汉时期迁右扶风郡治于槐里(今陕西兴平)。三国曹魏时期属扶风、新平(郡治漆县,今陕西彬县)和冯翊郡,西晋属雍州扶风(郡治池阳,今陕西泾阳)、始平(郡治槐里)、新平三郡及安定郡的一角。前秦在长陵设咸阳郡。北朝时分属雍州咸阳、安定、北地三郡。唐属京兆府、邠州。五代时期分属京兆府、耀州、乾州,邠州。宋朝时期分属京兆府、耀州、醴州、邠州。金国时期分属京兆府路的京兆府、乾州、耀州和庆原府的邠州。元朝时期属陕西行中书省奉远路及其所属的耀州、乾州,省直属的邠州。明、清时期属西安府、乾州,邠州。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后分属第十、二、七、九行政督查专区,北部属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咸阳分属三原、县、咸阳分区,1950年合并为咸阳分区,1953年癸巳撤销咸阳分区,1961年复置,1968年改为地区。1983年10月撤销地区,设立咸阳市,实行市管县体制。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期(庚辰,公元980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改为市,成为山西省会所在,一直沿用至今。

南遮姓 堂号

咸阳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南遮姓 姓氏源流

一、南遮nán zhē

《姓氏词典》引《新唐书》收载,“唐有南遮波资。”。

百家姓大全为您提供南遮姓起源、名人分布及起名大全。南遮姓,南遮氏,南遮姓起源,南遮姓名字,南遮姓名人,南遮姓分布,南遮姓郡望堂号,南遮姓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