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拜察
拼音bài chá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无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无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无 |
1995年 | 无 | 1987年 | 无 | 1982年 | 无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族拜察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拜察氏,亦称拜查氏,满语为Baica Hala,汉义“检校”,世居吉林乌拉(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包括乌拉城、宜罕和林、金州、孙扎泰、俄漠、优哈尔、斐优等地)。
拜察氏复姓是典型的满族姓氏,历史悠久,今仍在称呼使用,亦多汉化为白氏、拜氏、察氏等,分别融入各氏大家庭,多以辽东为郡望。
吉林乌拉:今吉林省吉林市。吉林乌拉为满语地名,意为沿江的城池。因明清两代为固戍边,抵御外侵,在此设厂造船,又称“船厂”。殷、周时期,吉林已有氏族部落。秦朝以前居住着满族祖先“肃慎人”。汉朝时期称挹娄,北魏时期称勿吉,隋、唐两朝称粟末靺鞨。辽国时期为辽东京道所辖,后改称女真。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女真族人建立了金国,灭辽国后,吉林成为金国领地。明朝时期,吉林隶属海西女真乌拉部统辖,为“乌拉国”。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吉林归属佟·努尔哈赤统治,成为后金政权领地。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宁古塔副都统安珠瑚奉命率军,筹建吉林城。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清政府调宁古塔将军巴海移驻吉林城,吉林遂成清政府统辖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等流域的重镇,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康熙大帝于公元1674年东巡吉林时,巡视水师营后,挥笔作诗,名曰《松花江放船歌》。因其中有“连樯接舰屯江城”的诗句,故吉林市素有“北国江城”之称。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置永吉州,州治吉林。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改永吉州为吉林厅。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吉林厅升为吉林直隶厅,次年又升为吉林府。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将吉林府改为吉林县。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改吉林县为永吉县,同时设立吉林市政筹备处。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9月21日,日寇占领了吉林,并于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3月1日成立伪吉林省公署。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8月日寇投降,民国政府成立“吉林地方治安维持会”;同年10月中共吉林市委组织下成立吉林市政府,11月成立吉林省政府,省会设在吉林市。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从吉林市撤出,民国政府成立吉林省政府和吉林市政府。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3月9日吉林市再次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3月10日吉林省政府从延吉市迁至吉林市,3月23日成立吉林市人民政府。1954年9月吉林省人民政府由吉林市迁往长春市。1958年将永吉、磐石、舒兰、蛟河、桦甸等县划归吉林市。1968年3月成立吉林市革命委员会。1980年撤消吉林市革命委员会,改称吉林市人民政府,辖四个城区(船营区、昌邑区、龙潭区、丰满区)、四个县级市(磐石市、蛟河市、舒兰市、桦甸市)、一个永吉县、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船厂堂:以望立堂,亦称吉林乌拉堂。
一、拜察
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吉林、乌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二、拜察
拜察姓起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吉林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