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拜都
拼音bài dū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无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无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无 |
1995年 | 无 | 1987年 | 无 | 1982年 | 无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单一渊源:蒙古族拜都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等地方。在孛儿只斤·拜都的后裔族人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拜都氏、或拔都氏,后有满族、回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idu Hala。其中的回族拜都氏就是转入伊斯兰教的蒙古拜都氏,亦即当时穆斯林派政变集团的一些成员。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回族拜都氏多冠汉姓为白氏,世代相传至今。
拜都氏复姓是蒙古族、满族共有的姓氏,历史悠久,今仍在称呼使用。蒙古族、回族拜都氏世居今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西北部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带,满族拜都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等地方,今多汉化为白氏,并以天水、辽东为郡望。
天水郡:亦称上邽郡。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曾改称辽东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国末期,其地归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天水堂:以望立堂,亦称上邽堂。
辽东堂:以望立堂。
一、拜都
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叶赫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乾隆时浙江巡抚永贵,姓此氏。
二、拜都
拜都姓起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叶赫。
拜都姓名人:
拜都布兰泰,清满洲正白旗人,任山西巡抚、古北口提督。
拜都姓古代名人
拜都·布兰泰(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著名清朝山西巡抚。
拜都·永贵(生卒年待考),满族。著名清朝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