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成王
拼音chéng wáng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无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无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无 |
1995年 | 无 | 1987年 | 无 | 1982年 | 无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成王姓成王姓起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朝时期周成王之后,属于以帝王谥号称谓为氏。据史书记载,周朝时期周文王姬昌的孙子姬诵为周成王后(公元前1042~前1020年在位),其支庶后裔中有人以周成王的谥号为姓氏,称成王氏,后大多省文简改为单姓王氏,也有部分成王氏族人简改为单姓成氏。例如,唐朝晚期著名的弘农郡人(今河南灵宝函谷关城)、绛州万泉县(今山西万泉南部)县令成琮,就是该支周成王的成王氏后裔子孙,他在任期间深受当地百姓爱戴。以谥为氏,是中国历史上姓氏的重要渊源之一,例如,周王朝贵族多生有爵位,死有谥号,“谥”遂也成了这些贵族后裔子孙的姓氏。
以谥为氏形成的单姓或复姓,大致有四种情况:
⑴.直接以谥为氏,大多是以帝王国君的帝称、王称、谥号为氏,多为单姓。以谥为氏的有庄氏、严氏、敬氏、康氏、武氏、文氏、哀氏、宣氏、昭氏等等二十五氏。
⑵.以谥爵为氏,即以帝王国君或家族名人生前的爵位与逝世后的谥号复合为新的姓氏,皆为复姓。以谥爵为氏的有成王氏、成功氏二氏。
⑶.以邑谥为氏,即以帝王国君或家族名人被分封的采邑谥称为新氏,皆为复姓。以邑谥为氏的有苦成氏、古成氏、库成氏、丁苦氏等五氏。
⑷.以谥氏为氏,即以帝王国君或家族名人逝世后被封或赐的谥号与原氏复合为新的姓氏,皆为复姓。以谥氏为氏的有颜成氏、共叔氏、惠叔氏、尹文氏、士成氏等八氏。
成王姓成王姓起源二
源于芈姓,出自周朝时期楚国国君楚成王之后,属于以帝王谥号称谓为氏。据史籍《世本》、《古今姓氏书辩证》及《元和姓纂》等记载,黄帝的子孙在商末有个叫鬻熊的人,很有学问,曾做过周文王的老师。其子事周文王,早卒。曾孙熊绎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熊氏。周成王分封先王功臣时,封熊绎于荆楚,建都于丹阳(今湖北秭归),建立了楚国。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一度强大起来,势力扩展至中原,为春秋五霸之一。到了先秦时期的秦王嬴政二十四年(楚王熊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秦国所灭。楚国君王的后人多以熊为姓氏,称熊氏,史称熊氏正宗,即荆楚熊氏。据郑樵所著《通志·氏族略·序》中的记载,楚国国君楚成王(熊恽,公元前671~前626年在位)的支庶旁远后裔,当时不得姓熊氏,他们干脆就以楚成王的谥号为姓氏,称成王氏,后大多省文简改为单姓王氏,少部分人简改为单姓成氏。
成王氏族人大多尊奉楚成王熊恽为得姓始祖。
成王姓成王姓起源三
源于嬴姓,出自春秋时期赵国国君赵孝成王,属于以帝王谥号称谓为氏。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的赵国,是从赵烈侯一代称侯立国的,经过赵敬侯、赵成侯、赵肃侯,到赵武灵王时开始自称为王,然后传至赵惠文王,再传至赵孝成王。周郝王姬延四十九年(赵惠文王赵何三十三年,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逝世后,儿子赵丹即位(公元前266~前245年在位),是为赵孝成王。赵孝成王在位期间出现了蔺相如、廉颇、赵括等著名人物,发生了秦、赵之间的上党、长平等著名战役,发生了魏信陵君和楚春申君救赵败秦、解邯郸围等历史事件,产生了“坑卒四十万”、“纸上谈兵”等成语典故。
秦始皇二年(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逝世,其子赵偃继位,是为赵悼襄王。在赵孝成王的其它支庶后裔中,有以赵孝成王的谥号为姓氏者,亦称成王氏,后大多省文简改为单姓王氏。
成王姓成王姓起源四
源于朱氏,出自明朝第七代皇帝明代宗朱祁钰,属于以官称职位为氏。在明朝中叶的“土木之变”中,明英宗朱祁镇所率明军被蒙古大军击败,自己也成为了蒙古瓦刺部酋长也先的俘虏。时为监国的其弟明成王朱祁钰在兵部侍郎于谦等人的支持下登位明代宗景泰皇帝,粉碎了也先欲挟持明英宗要挟明朝政府的企图。当也先挟持明英宗率大军攻破紫荆关进逼北京城的时候,于谦亲率官军二十二万,列阵于京城九门之外,迎击来犯的强敌。先后在德胜门、西直门、彰仪门外展开激战,相持五日,大败瓦刺军,也先的弟弟孛罗也被明军炮火击毙,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彻底胜利。
公元1450年,退居塞外的也先,见明朝已经立了新皇帝,挟持明英宗已毫无意义,便主动求和,并把朱祁镇送回。朱祁镇返京后,被安排在“南宫”颐养。但他不甘心做太上皇,就勾结宦官曹吉祥和宦官党羽徐有贞、石亨等人,在明景泰八年农历1月(公元1475年12月),乘明景泰帝朱祁钰病危之际,发动了“夺门之变”,重新登上了皇帝宝座,改元天顺。明英宗“南宫复辟”后,逮捕并杀害了于谦、范广等保卫北京城立功的大臣,还把明景泰帝降为成王。明景泰帝被废黜不久即死去。为此,朱祁钰的一支后人和部分忠仆愤而改姓“成王”,自称成王氏。
公元1465年,明英宗的长子朱见深即位,是为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却认为,他的叔父朱祁钰“戡难保邦,奠安宗社”,“仁恩覃被于寰区,威武奋扬于海宇”,于是在“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农历12月戌子,命复成王帝号”,“昭叔父之盛烈,副皇考之素心”。并且“上尊谥曰恭仁康定景皇帝”,皇后为“贞惠安和景皇后”,还在墓地行天子之葬制,将原来的成王墓扩建为皇陵,建成享殿、神库、神厨、宰牲亭、内官房等。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7年)又改建了朱祁钰陵寝的陵体,并把绿色的琉璃瓦换成帝王专用的黄色琉璃瓦。至此,朱祁钰的那支后人方将姓氏由成王氏改回朱氏。这支“成王氏”存在了五十余年,两代人。到了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明世宗朱厚熜又下诏改建了明代宗朱祁钰陵寝的陵体,并把绿色的琉璃瓦换成明朝帝王专用的黄色琉璃瓦,但是,规模依然很小。
至此,那支成王氏后人方将姓氏改回,朱祁钰一系改复为朱氏。该支朱姓“成王氏”存在了六十六年之久,四代人,几近百口。而当年那些改为成王氏的忠仆们,有乘机改为国姓朱氏者,亦有改为王氏、成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在中国历史上,简化为王氏的古代姓氏,至少有十四个之多,即:王子、王父、王官、王人、王史、王叔、王孙、王周、成王、威王、五王、西王、小王、乐王……等等。不过,一般成王氏族人皆以楚成王熊恽为得姓始祖。现在已经没有这个姓氏了,有也是由“成”姓.“王”姓组合成的双姓。
江陵郡:原为春秋时期楚国的郢郡,汉朝时期置江陵县,为南郡治所。南北朝时期齐国改置江陵郡,治所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及川东一带地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政权(丁酉,公元937年)以金陵府为江宁府。北宋朝与清朝时期亦为江宁府。江宁又为县名,或在城区,或在郊区,清朝时期与上元县同为江苏省城。民国时期废府及上元县,先以江宁县为江苏省省会,民国政府建都南京后,又移江宁县于南京市郊区一带。
豫章郡:亦称南昌府、南昌郡。原为春秋时期的洪州之地,战国时期秦国置为九江郡。楚、汉之际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陈时包有今江西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历陵、彭泽、柴桑等十八县和两个候国,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区。隋朝时期为洪州治所。唐朝以后又改为豫章郡洪州,后期曾改为钟陵县,再后又改为南昌。五代时期的南唐及明、清诸朝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为洪都府治,其时辖地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
江陵堂:以望立堂。
南昌堂:以望立堂,亦称豫章堂。
射石堂:古时有一位善于射箭的人叫熊渠。有一次他夜间走路,老远就看到在月光下,有一只老虎趴在当道。当时他吓了一跳,赶紧取出随身弓箭,拉弓取箭就射去,一矢中的,但那挨了一箭的老虎却一动未动。他走近一瞧,箭射进虎身有几寸深,用手拔也拔不出,再定睛仔细看,原来是一块大石头。后来熊渠又退回原地试着再用手中的弓箭射那石头,却怎么也射不进去了。此事被其一支后人引以为“射石堂”。
一、成王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芈姓,楚成王之后”,“以爵谥为氏”。
二、成王
成王姓起源:
1、系自芈姓。春秋时楚成王支庶之后有成王氏。
2、西夏蕃官中有成王氏,见《宋史》。